感謝神, 星期一又到了! 除去 主日與週一 的分割。以上帝的 5P 祝福擁抱並享受我們的工作: 神的 同在, 能力, 應許, 供應和驚喜!帶耶穌去工作 – 別把耶穌留在家裡。不要把耶穌鎖在辦公室門外。在辦公室為耶穌留個座位 — 邀請耶穌介入,在工作中整合我們的信仰工作乃是祝福, 工作不是詛咒。在工場領受上帝的祝福,讓自己成為工場的祝福。
SUBSCRIBE

45.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 平衡工作和家庭

閲讀經文: 馬太福音25:40

努力經營婚姻,養育子女和維持健康的關係是一項聖潔的呼召。神的工作包括愛我們的配偶和撫養我們的孩子。我們越是領悟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服事主的意義,就越能對如何分配時間做出智慧且艱難的決定 — 為著神的旨意和榮耀。

尊崇家庭和健康關係的呼召,要求我們在工作上設定邊界,承諾投入時間,並建立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看重成就的文化中。我們越是設法在日程中塞進更多的活動,我們的生活理應變得越豐富。每週工作六十或者七十小時是勤懇的標誌,我們的孩子們也不斷地在運動隊和鋼琴課之間穿梭。同時做多件事是常態,以致於我們竟需要用廣告宣傳來告訴人們不要邊開車邊發短信。

這是這個世代的智慧;而我們的智慧應該來自別處。我們容易強迫自己竭盡所能做很多事。下一次,當你考慮「再多做一件事」,問問自己(和你的家人!)這會如何影響你所愛的人。有時候,我們日常工作的屬天呼召是有信心說「不」。

禱告:主耶穌,幫助我,我禱告祈求從你的眼光來看待生活。幫助我知道,不僅僅在工作中榮耀你,當我奉獻在你所賜的家庭和關係時,也榮耀你。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44. 通過禱告帶領 – 每日禱告的節奏

閲讀經文:馬可福音1:35

聖經描述耶穌——比周圍任何人都更忙碌——仍每天都為神擺在他面前的工作和人禱告。他一天的首要任務就是與神連結。在充滿工作壓力的生活中, 每日禱告似乎是一種奢侈我們無法放縱的擁有。然而,耶穌無法想像不經禱告就去工作,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像赤腳上班一樣。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每日禱告是一個困難的操練。在清晨的家庭責任、漫長的通勤和工作到深夜之間,似乎很難建立一貫性的禱告習慣。

預留固定時間禱告是件好事,但這並不是禱告的唯一方式。我們也可以在工作當中禱告。許多人發現,一天中多次簡短的禱告是很有幫助的操練。《公禱書》中的「個人與家庭每日靈修」提供全天簡短禱告的架構。你也可以在轉換任務時嘗試一句話的禱告,睜開眼睛禱告,或默默獻上感恩。

一開始你可能感覺不到改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禱告會提升你領受和給予神的愛與恩典的能力。

禱告: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建立一個禱告的節奏,使我每天都能與你的愛和聖靈連結。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43.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 拔下插頭

閲讀經文:路加福音5:15-16,馬太福音11:28-30

智能手機幾乎讓我們隨時接觸到喧囂的人群。任何人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我們,也可以發送電子郵件、簡訊,或透過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牆(Instagram)和油管(YouTube)將他們的個人喧囂直接播報進我們的口袋裡。

耶穌深知喧囂人群的危險,因此他經常退到曠野去禱告。這也是一個原因為什麼他的軛是容易的,他的擔子是輕省的(太 11:28-30)。他不僅為律法主義的宗教提供替代方案,也賜下恩典以及我們每天藉著禱告經歷恩典的方法。

我們必須立志禱告過一個安靜的生活。永遠都會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永遠都會有人群來慶祝我們的善工。人群稱讚耶穌所做的事,所以他退去了。他停止醫治人,是為了禱告。耶穌來並不是要透過努力行善、辛勞工作來救贖世界。

耶穌基督以他的本性救贖世界,這本性是不受死亡的束縛。我們也當存著與耶穌基督同樣的心志,並且,像耶穌一樣,每日退到神那裡與祂會面。神會提醒我們自我的本性。祂會說:「你是我的孩子。」當我們在神面前記得自己是誰時,每日待辦的清單將會變得易於管理且合適,義務將顯得輕省。禱告之後,我們就能夠拿起電話,毫無焦慮地服事人群。

禱告:天父,求你幫助我定期地從世界的喧囂中、從繁重的工作、過多的社交活動、過度的娛樂、還有那些把人群不斷送進我口袋的智能手機中退離。主啊,當我退到你那裡之後,求你幫助我回到人群中,帶著能力聆聽他們的喜樂,並像耶穌一樣服事他們。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42.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 安息日

閲讀經文:路加福音6:1-5,出埃及記20:8-10,馬可福音2:27

在路加福音6:1-5 中,正值安息日,耶穌和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搓著吃。有幾個法利賽人指責他們這樣是在安息日做不可做的事。耶穌回應說當年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饑餓之時,也違反神聖的律法,進了神的殿,拿陳設餅吃。耶穌最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這意味著守安息日應當立基於明白神的心意,而不是制定越來越繁瑣的規則和例外條款。安息日的本質,不在於特定一週中的某一天。而是為著自己、家人和所服事的人的益處,建立一個合適工作與休息的節奏。

當我們在安息日停止工作時,實質上我們承認生活不僅僅由工作或生產力所定義。作者沃爾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曾這樣說:「安息日是一個具體可見的見證,表明神才是生命的中心——人類的生產和消費,都發生在這位創造天地的神所設定、賜福並約束的秩序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藉著安息,我們放下一部分自主權,擁抱自己對造物主的依賴。

安息日的安息,歸根結底是一種信靠的行為。要遵守安息日,必須勇敢地信靠神會供應我們的需要。這提醒我們,人生最終所依靠的,不是自己的辛勤勞作,而是神的供應和恩典。這對兩種人來說都是挑戰——那些為「萬一不夠怎麼辦」而掙扎的人和那些為「無法認清什麼是足夠」在危險中掙扎的人。

禱告:主耶穌,幫助我信靠祢。求你使我能守安息日,不是出於律法主義,而是出於明白天父的心意。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41.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 當工作成為偶像

閲讀經文:傳道書4:6,以賽亞書30:15

真正的安息能把我們帶入與神、與人的正確關係。當我們經歷這種安息,我們會感到煥然一新,更加清醒,更有創造力,也更具人性。我們愛人的能力以及渴望建立關係的能力都會增長。缺乏安息會損害我們工作的質量和意義,並會對我們的健康,家庭和個人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難以進入安息,或許表明我們已經把工作奉為偶像。作為墮落且破碎的人,我們可能一味地投身工作,妄想僅靠它會給我們帶來意義,目標,安全感,或是幸福。我們的工作可以被對完美、自我價值,讚賞或是地位的渴望所驅使。也許有一些人通過與人攀比,努力比他人擁有更多來定義成功。而另一些人可能用工作來逃避處理人生其他方面的問題。在過度工作的祭壇上,我們犧牲自己的健康,家庭和原則。

工作的偶像或許會一時愚弄我們,直到我們錯失升職,被解僱,被裁員或是被勒令退休。到那時我們發現工作有盡頭,與此同時,我們與家人和朋友已經成為陌生人。滿足感不是來自瘋狂的工作。它在乎歸回安息。而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信靠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已經足夠了。

禱告:主耶穌,如果我已經將工作當成偶像,甚至成癮,我悔改並且求你醫治我偏離的心。幫助我踏出所需的步伐進入真正的安息。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40.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 工作、休息與娛樂的節奏

閲讀經文:傳道書 3:1-8,提摩太前書 4:4-5

還記得那個關於壞僕人花太多時間在辦公室工作,而好僕人則能靈活安排居家遠程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比喻嗎?不記得?其實耶穌根本沒講過這樣的比喻。你可能以為聖經對工作與生活平衡有許多講述,但實際上,很難找到直接談論這個問題的經文。聖經並沒有把工作和生活截然二分,因為在古代,工作、生活與家庭往往是融為一體。

工作與生活「平衡」觀念出現的問題在於將它們設想爲兩種競爭的力量。除了那些罕見的時刻,「生活」與「工作」會處於完美張力,一方總是壓倒另一方。然而,在耶穌自己的生命以及整本聖經中,我們看不到所謂的「平衡」。我們看到的是一切以愛神與愛人為中心的工作、休息與慶祝的節奏。

如今,許多人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因為我們渴望的不僅是生活的平衡,更是健康、整全與喜樂。我們之中有數百萬人工作過度,導致生活失衡、身體疲憊、心靈枯竭、靈魂耗盡、關係緊張。我們真正的挑戰,不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而是如何活出一個平衡且豐盛的生命——那是由在工作、休息與娛樂上健康又蒙福的節奏組成。

在接下來的八天裡,我們將探討健康、敬虔的生活節奏的一些要素,以及哪些事物可能使我們陷入不可持續的困境。

禱告: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全然地投入在你呼召我的每一個生命領域。我祈求能藉著在工作、休息與娛樂上建立健康的節奏來榮耀祢。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39. 苦難是神的懲罰嗎 – 無論受苦的原因是什麼,神都與我們同在

閱讀經文: 詩篇 23:1-6

即使我們在生活中尋求榮耀神,道路也可能不容易。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身處「死蔭的幽谷」(詩篇23:4)。例如,在職場,這可能是失去一份合約、一堂教學任務失敗,或是感到孤立無援和毫無意義。也可能是更長期的掙扎,例如極不愉快的工作環境或找不到工作。但詩篇23篇提醒我們,在任何情況下,神都與我們同在。他為我們所做的工作不是假設性的,而是有形、真實的。即使有時在充滿敵意的世界裡,「在我敵人面前」(詩篇23:5),神仍會看顧我們。雖然我們常常寧願不去想這些,但正是藉著生活中的挑戰,神在我們身上成就他的旨意。

詩篇23篇最後提醒我們與神同行的終點:「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篇 23:6下)。該節經文的前半部分直接告訴我們,這不僅是今生的應許,也是對我們永生的應許:「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詩篇23:6上)。無論面對何種景況,神都與我們同在,他都會將恩惠和慈愛帶入其中——這個應許是比希望避免一切可能降臨的逆境更深的安慰。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不會知道自己受苦的確切原因。但好消息是,只要我們願意,神能並且必定會使用它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美善。艱難時期能使我們更親近主。它們能幫助我們面對原本想忽略的事情,軟化我們的心,使我們更加謙卑。它們能提升我們對他人痛苦的同理心。苦難可以為我們開啟新的途徑,去經歷神的愛和安慰。此外,痛苦能引導我們更深地進入神的心意——這位選擇背負我們憂傷的主,藉著基督為我們受苦,使我們得享受豐盛的生命。

禱告:主啊,感謝祢,我不怕遭害,因爲你與我同在。求祢幫助我一生一世都信靠你的恩惠和慈愛。阿們。

願今天的靈修計劃對你有所幫助。欲知更多信息,請瀏覽 苦難是神的懲罰嗎?,摘自工作神學項目聖經註釋。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38. 苦難是神的懲罰嗎 – 因世界墮落而受苦

閲讀經文:創世記 3:1-24

一般而言,世上的苦難源於世界的破碎,而這破碎的根源是人類的罪(參見創世記第3章)。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次經歷的苦難,都是自己犯罪的直接後果。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僅僅因為生活在一個不是神最初所計劃的世界中。

當神將亞當和夏娃趕出伊甸園時(創3:23-24),他們帶著破碎的人際關係和艱辛的勞作,在荊棘密布的土地上艱難謀生。然而,神仍然供應他們(創3:21)。咒詛並未摧毀他們生養眾多(創4:1-2),或是獲得一定繁榮昌盛的能力(創4:3-4)。

創世記第1、2章中的工作,在第3章的世界裡仍在繼續。大地依舊需要耕耘,自然現象仍需研究、描述與命名。男女仍當生養眾多,治理全地。

但如今,第二層的工作也必須完成——醫治、修補與恢復那些出錯的事物以及犯下的惡行的工作。放在現代來看,農夫、科學家、助產士、父母、領袖,以及所有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依然不可或缺。同樣重要的,還有滅蟲員、醫生、殯葬師、獄警、法務審計師,以及所有致力於制止罪惡、預防災難、修補損壞、恢復健康的職業人士。實際上,每個人的工作是創造與修復、鼓勵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悲傷的結合。

禱告:主啊,求你幫助我看見,在這墮落的世界裡,你要我做的工。若我的苦難是要教我修補與恢復,求你引導和帶領我。也求你幫助我去服事並祝福那些正在受苦的人。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37. 苦難是神的懲罰嗎 – 因宇宙邪惡而受苦?

閲讀經文:約伯記1:1-22,42:7-8

當我們錯失升職或失業,罹患慢性病症,失去摯愛之人的時候,怎麼辦呢?我們面對這個問題,「如果在順境時神賜福給我,那麼他現在是在懲罰我嗎?」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如果神是在懲罰我們,我們就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他才會停止懲罰。但如果我們的困境並非是神的懲罰,那麼改變行為就是愚蠢的,甚至可能違背神對我們的旨意。

聖經揭示,有時我們的苦難並非因為我們的罪。想想約伯的例子。他遭受極大的苦難,失去豐厚的財富和家人。他的朋友們敦促他承認這是神對他的罪的懲罰,但是約伯拒絕,堅持他不應當承受這樣的痛苦。最終,神斥責約伯的朋友們,揭露他們說是神在懲罰約伯時沒有正確的議論神。(約伯記42:7-8)事實上,約伯的苦難始終是撒旦造成的。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為何神允許撒旦折磨約伯。在那痛苦的一天,約伯珍視的一切事物幾乎都被奪走了。他愛的人——包括他的孩子們——被謀殺,或者在暴風雨中死去。但是約伯既不認為神在懲罰他,也沒有對神的對待變得苦毒。相反,他敬拜神。(約伯記1:20)

因為約伯經歷過神賜福帶來的繁盛,他也預備好在逆境中受苦而不輕易下結論。他認識到自己理解的局限性。不知道為何神有時候以繁盛祝福我們,而有時候容許我們在逆境中受苦。他只知道神是信實的。

禱告:主啊,我知道有時候苦難是我現在不了解的力量所導致的。請幫助我在逆境中受苦而不輕易下結論它是一個懲罰。相反的,引導我永遠敬拜並信靠你。阿們。

進一步探索:請閱讀神允許撒旦毀去約伯的財富(約伯記1:13-22),摘自工作神學項目聖經註釋。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36. 苦難是神的懲罰嗎 – 神在懲罰我嗎?

閲讀經文:耶利米哀歌 1:1-7

作者兼牧師馬克·羅伯茨(Mark Roberts)寫道,一位名叫唐的年輕人前來尋求牧師輔導。當唐分享他的故事時,馬克能感受到他極度沮喪。隨著故事的展開,馬克明白其中原委。唐說:「我被開除, 失去夢寐以求的工作,未婚妻解除婚約,朋友們也不想再與我往來。為什麼神要懲罰我?」

許多人也曾像唐一樣,在生活崩潰、承受苦難時呼喊:「神為何這樣對待我?祂為何懲罰我?」

查考聖經,《耶利米哀歌》1:1-7提供了一種解答:有時神確實會因祂子民的罪過使其憂傷。正如《希伯來書》所言,神管教我們為使我們更像祂(來12:7-11)。因此,苦難可能是神幫助我們在聖潔中成長的方式。

當馬克·羅伯茨進一步追問唐為何同時失去工作、未婚妻與朋友時,真相逐漸明朗——唐在工作上(其未婚妻是同僚)的錯誤抉擇,導致未婚妻離棄、上司解僱、身為同事的多數朋友也疏遠他。唐企圖將苦難歸咎於神,因他不願正視自己的失敗。

但聖經亦記載許多其他造成苦難成因,切勿武斷認定是神在懲罰你。接下來三天,我們將探討神容許苦難的若干原因。祈願這計畫能幫助你憑信心与永生的神同行,祂的信實永不動搖。

禱告:主啊,感謝祢垂聽我在痛苦和哀傷中的呼求。雖然有時不盡明瞭受苦的緣由,我仍信靠祢必以信實待我。求祢指引我辨別在聖潔、完全與自律上需成長之處。阿們。


内容由Theology of Work提供,并授权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翻译及刊载. 由工作神学项目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推出的工作神学项目,基于www.theologyofwork.org发布的在线资料,依据“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CC BY-NC 4.0)许可协议受权使用。 您必须给出工作神学项目组公司(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c.,)适当的署名,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授权人为你或你的使用方式背书,在非商业用途下,可自由分享(复制、发布及传输),重混(调整)此份材料。 © 2014 by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若無其他標註,經文引用皆出於新標點和合本聖經。Copyright © 1996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